饱饮山川日月 独到黔茶风味——贵州茶产业发展侧记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饱饮山川日月 独到黔茶风味——贵州茶产业发展侧记

近年来,贵州抹茶产量已占全国产量五分之一,目前世界最大的单体抹茶精制车间、贵州省最大的茶叶冷藏库在贵茶集团旗下的产业园中。图为铜仁欧标抹茶基地。

(贵茶集团供图)

贵州,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山地公园省。这里是美食之都、避暑胜地,不仅有梵天净土、苗侗秘境,更有穿山越岭的超级工程。然而贵州的奇迹远不仅此,它与茶树起源息息相关。164万年前的茶籽化石被发现于晴隆与普安交界的云头大山。

今日贵州茶,饱饮山川日月,在众生耕耘中,历久弥新。在占全省面积92.5%的山地与丘陵之间,贵州人耕耘出了今天的700万亩生态茶园,造就了名副其实的产茶大省。

贵州,就是一座大茶山。在红酒等饮料鉴定体系中,在口感上强调“风土”,这是形容原料种植在地理位置、地形、土质、气候条件和微生物环境中的总和,每一座贵州茶山,因分别在多元的地理环境下造就,而孕育着不一样的黔茶风味。

贵州茶味,为何“十里不同”?

所谓品茶知味,茶的产地,是茶味的重要维度,喝贵州茶,同样是喝季节感,喝贵州山水间原生态的独有韵味。

福建引入“山场”“气韵”来体验岩茶,云南引入“山头”“寨子”“单株”来区分乔木茶的差异化口感。而黔茶在种植面积处于全国第一的优势下,覆盖的茶山更为广袤,正是“天然去雕饰”了。

立足在中国绿茶产业的新金三角,贵州无疑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。近年来,各方媒体把眼光投向贵州茶,带来了高频的宣传,在对茶文本不同角度写作中、对茶素材不同视觉的拍摄中,这些海量信息流下,逐步构建起贵州茶的新轮廓,这对我们来说,既是机遇又是挑战。

贵阳九龙山茶园全景 (尚宇杰 摄)

“我体会的茶香构成大致能用三个维度来区分,分别是‘品种香’‘地域香’‘工艺香’,植物学上的基因形成了茶树本身的香型,不同的小气候环境造就了茶树生长过程中的香型,不同的加工工艺赋予了茶叶后天的香型。”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李亚轶告诉记者。

放养的贵州茶自有天然魅力,贵州位处茶的起源地区云贵高原,茶籽化石发现地的晴隆和普安这一代,这里的茶同样也分外多元。“江南千条水,云贵万重山”,万重山水不止分割出贵州山水的瑰奇,民族的多彩,更是因“十里不同”的小气候,让每一杯茶的味道,都“十里不同”。广袤的贵州茶园面积给予了贵州茶树足够“奢侈”的成长和发挥空间,在我们喝到的每一款贵州茶中,实际都蕴含了更为丰富的地理、生态信息和茶人们的劳动。

都匀毛尖茶,同样是“鸡汤一样鲜”,螺蛳壳高寨水库、团山、墨冲、平浪,几个茶山产地,各有不同的鲜爽:高寨水库的出产,芽叶更细嫩,鲜爽度更高;墨冲和平浪茶,则顺滑、醇和,令人回味无穷……

在贵州,处处都有好茶味,都匀毛尖、绿宝石、湄潭翠芽、遵义红、普安红、凤冈锌硒茶、雷山银球茶……越来越多的名优茶进入茶客们的视野,贵州茶在消费者眼里,不再停留于早已面貌大变的茶马古道;不再仅知晓“黔省各属皆产茶”;不再局限于陆羽《茶经》中“黔中生思州、播州、费州、夷州……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”。贵州茶,早已走出深山,借助贵州人如火如荼的“超级基建”,一步步迈向国际舞台。

多彩贵州茶,是怎样炼成的?

经过10余年的发展,在贵州茶产业完成了“扩面”“增产”“安全”的积累后,我们更进一步思考,在茶的区域化特色和地缘性上,除了讲面积、讲产量、讲历史、讲工艺之外,还可以打开解读黔茶魅力的另一种模式。

茶的万千之味,少不了辛勤的双手、地道的工艺与严苛的标准。

贵州的茶区,季节分明。在冬季走访都匀的茶山,螺蛳壳地区那漫山遍野的白色,雪茫茫一片。当地茶农说,只要不是长时间低温凝冻,这种降雪,反而更有利于提升来年春茶的口感。在炎炎烈日的夏天,直接采片茶叶放入口中,清爽凉意沁人心脾。在遵义凤冈的仙人岭茶山,常年云雾环绕,负氧离子含量极高,是利于产茶的好环境。

在开阳的楠木渡,常能看到毕业于华南农大茶学系和中茶所的张明露,她家有一片贵州茶万千风味的“试验田”,在这片杜绝农药和化肥的茶山上,黔茶1号、中茶108、黄观音、乌牛早这些品种,已被她用不同的加工工艺都“撸”了一遍。

仙人岭鸟瞰茶海之心(冉昱晟)

贵州的茶,也早已不再囿于深山老种,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华。

在遵义正安乐茗香茶山基地,罗明、罗萍两兄妹早在10多年前,就从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云南引种了40余个不同品种的茶树,如今已进入高产期的茶树,在贵州这片土地上,表现出和外省不同风格的独有香型,经过后期的工艺调试,加工出了自己独有的口感风格。

福鼎老白茶在东南茶客们的桌上飘香,而在余庆的松烟二龙茶山,厂长骆地刚告诉记者,这里种了很多“品种白茶”,从白叶一号到黄金叶、黄金芽,加工出来后测了氨基酸含量,百分比几乎都高于国家标准4-7个点,口感也是显得鲜甜无比,一口下去,满满是春天的气息。四年前,一批“白叶一号”的“感恩茶”从浙江抵达贵州,在普安、沿河、雷山等地落地生根,金黄的叶子富了一方百姓……

贵州是全国首个在茶园中禁止使用水溶性农药和草甘膦的省份,并将禁用农药品种在国家规定的66种基础上增加到128种!茶园不得使用违禁农药和除草剂,不得使用塑料盆、塑料袋装载茶青,严格实行从茶园到茶杯全程不落地……在农业农村部近10年的各项检查抽查中,贵州绿茶没有一个茶样存在重金属或者农残超标,是名副其实的干净茶、生态茶。2022年6月15日,全国首个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——湄潭县人民法院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揭牌,代表着贵州集中管辖保护茶产业生态环境由“格”入“网”,守护“干净黔茶”司法保护网基本成形。贵州茶的味道,饱含着一年四季的安心。

近10年来,贵州茶产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打开方式。一方面,贵州茶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,面积规模早已达到全国第一,在源头和加工上,“干净茶”理念深入人心,在产业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的发展路径上,贵州茶人逐步将更多的茶园纳入“欧标茶”范畴。另一方面,“贵州冲泡”逐步在消费者中得到普及。贵州茶的标签,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。2019年,全国古茶树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,为贵州茶树起源和古茶树研究,竖下了一块界碑。

品贵州茶,就是品山地公园省

“山中习静观朝槿,松下清斋折露葵。”贵州是山地公园省,黔茶也多出自好山好水之间。

有传说道,贵州梵净山麓的万米天然睡佛,便是贪享梵净山翠峰茶的清香,长睡不起。清池贡茶、朵贝古茶、坡柳嬢嬢茶……类似这样拟人化的传说故事,还有很多,也为贵州茶平添了几分人文味道。它们也往往伴随着少数民族世代生活的民风民俗、祭祀典礼。如今的贵州,打面茶、油茶的习俗同样在侗族、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里留存。

贵州的茶香,是从地域到品种再到工艺,贵州茶人的关怀,也从品饮与工艺转向树种和环境。茶园是茶的群体,茶人是人的群体,各个群体之间,茶叶、茶树、茶园、茶山、茶区,不同的观察视角,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感知着贵州茶的魅力。山水多元,品种缤纷,今日贵州已拥有数十个注册了地理标志的区域茶品牌,更是有了“贵州绿茶”这个省级区域地理标志茶产品。讲面积、讲产量、讲历史、讲工艺,从地域香、品种香到工艺香。从茶叶到茶树,让我们从关注品饮和工艺转为关注树种和环境;从茶树到茶园,再到茶区,让我们逐步淡化个体,强化群体,茶的群体就是茶园,人的群体就是茶人,各个群体之间,在贵州这座大“茶山”里,交织着无限可能性。

过去的茶史,常讲人如何驯化茶树,今天的茶史,更讲茶是如何影响了我们。贵州茶区往往伴随着秀美的自然风光,古代山区曾经道途不畅,但也为贵州留存了珍贵的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,多个民族在此世代安居,为贵州留存了珍贵的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。“贵州茶文化经历了从文化互鉴到文化自信、文化自觉的道路。这个过程,亦是贵州本土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,到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,再到茶文化的创新发展历程。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,关乎茶业发展的未来,我们必须坚定地走下去!”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开迅说。

如今,贵州茶的前路,便如同一经释放,就气象万千的黔山秀水。百味贵州茶,是茶的本味,是茶文化的韵味,更是生活里的“风味人间”。

山中之茶,已走向世界

茶以山名,山以茶显。贵州名山诸多,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极适宜茶树生长,纵横在贵州的大娄山、武陵山、苗岭、乌蒙山4大山脉,蜿蜒起伏,重峦叠嶂,无边无际,分布于全省境内的梵净山、雷公山、斗篷山、螺蛳壳、云雾山、香炉山、马鬃岭、云头大山、九层山、狮山、九龙山等等,各有千秋,独具特色,不乏出产历史贡茶、中国名茶。山地文明孕育了丰富的黔茶文化,在深厚的历史底蕴里厚积薄发,将“山中之茶”推出深山,走向世界。

铜仁梵净山东南麓江口县,贵茶集团1万多亩的连片抹茶基地,在遮阳棚里,茶苗常绿,这里每年茶叶产量上千吨,抹茶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海外。在2018首届贵州梵净山国际抹茶文化节上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分别授予铜仁市“中国抹茶之都”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铜仁抹茶文化研究中心”和“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”3块匾牌,2019年1月,《贵州抹茶》地方标准正式发布。

抹茶珍珠奶 (贵茶集团供图)

2021年,全省茶叶产量达46.99万吨、产值570.95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7.74%、13.32%。黔茶在逆势中破浪出海,全年茶叶出口量、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93.75%和124.14%,增幅均为全国第一;近3年来的贵州茶出口额同比增长也均超过110%,增幅在主要茶叶出口省中居第一。同年,全省11个县入选2021年度全国茶业百强县,湄潭县连续2年位列百强县榜首;“都匀毛尖”以40.2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“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”第一方阵。

贵州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采,在每个重要时间节点,都留下浓墨重彩。今天,已有超过300万人的茶农参与到全省茶产业发展中,5840余家加工企业在大山中扮演着从“茶树”到“茶杯”的搬运工,当贵州将“黔茶出山·风行天下”为主题的产业推介会先后延伸至上海、南京、济南等地以及“三北”等地区,贵州茶的知晓率与美誉度也在迅速增加,中欧班列搭载着贵州茶农眼底的希望让黔茶飘香世界,当俄罗斯和摩洛哥的千家万户都开始品饮贵州茶,黔茶,正在世界舞台上扩大着影响力。

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,时代赋予了我们发展的自信与底气,谁持彩练当空舞,贵州以茶为媒,串联起黔山秀水,让多彩的山河魅力,尽显其中。

来源:贵州茶香

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